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調皮搗蛋時,就會不自主地要動口罵,動手打了,這類家長奉行的是“棍棒出孝子”,“不打不成器”的家教法。當孩子不聽話時,或者不如家長的意時,家長就動口罵,動手打,這樣做真的好嗎?能解決問題嗎?
有的家長可能認為,孩子是我生的,我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,想罵就罵,想打就打。
NO!這樣完全是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,父母經常罵孩子,整天不停的叨叨,會對孩子的人生造成極不好的影響。下面就來看下父母經常罵孩子的后果,會讓你付出哪些慘重“代價”。
父母經常罵孩子的后果
首先,我們來看一則關于家庭打罵教育的慘案:
7月8日下午,一名13歲的女孩從青島市一座商務樓的7層跳下身亡。這個名叫孫正雯的女孩自殺前留下三頁遺書,稱因為不堪忍受父母長期的家暴,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。
調查顯示,12%~18%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,常常使用“打一頓”的方法。殊不知,打罵孩子往往會引發7種不良后果!我們提醒家長們,你打罵孩子行為可能造成孩子心理永遠無法彌補的創傷,打永遠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。
父母經常罵孩子的后果
1、懦弱
如果孩子經常被父母罵,時間一長,孩子見到父母就會立刻產生恐懼心理,繼而不敢接近。因此,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,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,他都只得乖乖服從。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,常常容易自卑、懦弱。
性格怯懦的孩子,會產生嚴重的畏懼心理,表現出軟弱的順從意識,進而形成猥瑣、膽小怕事的性格,對人對事往往惟命是從,精神壓抑,學習被動,這樣的后果,將影響孩子的整個人生。
2、孤獨
經常挨打挨罵的孩子,會感到孤獨無援。尤其是父母當眾打孩子,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。他們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,會自感“低人一等”,顯得比較壓抑、沉默,認為老師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頭來。于是這種孩子往往不愿意與家長和老師交流,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,性格上顯得孤僻、難以接近。
3、說謊
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就罵。孩子為了避免承受皮肉之苦,往往會對父母說謊,避免受到責罰。因為騙過一次,就可減少一次“災難”。但是孩子的謊言很容易就會被家長識穿,為了懲罰孩子的說謊行為,家長的態度會變得更加的強硬。為了逃避挨打,孩子下一次做錯事更要說謊,這種強化作用使得孩子的說謊變得習以為常,構成惡性循環。
4、性格怪癖
有的家長打罵了孩子以后,還硬要孩子“認錯”,硬是用父母的意志去改變孩子的思想和行為。這樣做,既傷害了孩子的感情,又促使孩子思想的排他傾向加劇。
表面上看,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長的要求去做了,實際上他們的抵觸情緒很大。皮肉之苦使他們產生怨恨、逆反、畏懼等心理,孩子與父母之間親情日益淡漠,隔閡越來越深。在被打之后,他會不知所措,惶惶不安,在身邊也沒有可以傾訴的對象,心理的壓抑情緒久而久之會使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怪僻。
父母經常罵孩子的后果
5、悲觀厭世
每個孩子都有自尊,希望得到別人包括父母的尊重,而別人的尊重、信任,會使孩子產生自信,這是他們前進的重要動力。經常挨打的孩子,自尊心受到損害,產生自卑,極容易走上自暴自棄、破罐破摔之路。父母本是孩子最親近的人,經常遭父母的打罵,孩子會感到人世間沒有溫暖,活著沒有意思,于是悲觀厭世。
現實中由于遭受父母打罵,出走者有之,自殺者有之,造成的家庭痛苦是難以言狀的。
6、人格畸形
從心理學角度講,父母粗暴高壓,會導致本來性格倔犟的孩子產生抵抗意識、對立情緒,進而變得性情暴躁,行為粗野,甚至形成攻擊型人格,對別人施暴,難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。經常挨打的孩子會變得脾氣暴躁,心驚膽戰,產生對父母、對學校、對社會不滿的情緒。比如,因為物理沒考好而挨打,他便會憎恨物理知識、物理老師,甚至憎恨學校。
一旦有機會,孩子可能會做出一些報復性的事情來。
7、暴力
父母打罵孩子絕對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,只會是對孩子的一種個性壓抑,尤其是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:弱者要服從于強者,暴力可以解決問題。
而且,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強,往往從父母那里學會了“以暴制暴”,學會了“打罵人經驗”,染上了暴力行為。很多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都是孩子常年受父母暴打的陰影所致,有研究表明,男孩成年后虐待女性的可能性要比正常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大,犯罪率高;女孩則容易性犯罪。
小編的話:看了以上的內容,家長們是不是也有些被驚訝到了。沒想到父母的不經意的習慣性的打罵教育,會對孩子們造成這么多的負面影響吧。從現在起,希望有打罵習慣的家庭,立即停掉不正確的家庭教育形為,從自我身上找原因,有時候孩子犯錯,不一定是孩子的錯,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想法,家長們需要耐心去傾聽,去反省,看我們與孩子的溝通方式,是不是出錯了,不要以家長的姿態高高在上,在與孩子溝通交流時,我們應該以平等的心態,尊重孩子,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,這樣才有利于親子溝通的順利進行。
【三妈妈育儿网www.latinamericandesigns.com文②章,轉載請注明出處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