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媽媽育兒網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媽媽育兒網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當前位置:  首頁  > 教育  > 家庭教育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孩子究竟該不該打?所有人看完都淚流滿面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出處:三媽媽育兒網日期:2023-11-21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盡管年輕的父母都知道,打罵式的家庭教育是最不被認同的教育方法,但很多時候,家長往往會在氣頭上克制不住自己,從而對孩子犯的錯給予拳腳相加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打孩子,罵孩子,或許是你認為給孩子的錯提個“醒”。但事實上,你是在為自己的憤怒找發泄點。你可知道,當你在打孩子的那一瞬間,孩子的反應及感受嗎?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近日,一部以家庭教育為主題的街頭表演的啞劇在朋友圈被瘋轉,盡管整個表演沒有一句對白,但卻讓所有觀眾震驚與害怕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位媽媽正在講電話,兒子在身后用手指戳了戳她,似乎想說些什么,但是她完全沒有反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孩沉默地低下了頭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講完電話的媽媽回過頭,滿臉猙獰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孩本能地護住自己的臉,似乎非常害怕挨打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媽媽的表情越來越可怕,揚起手要打下去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到這里,觀眾里的一個小女孩害怕地抱住自己的媽媽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女孩想把作業給爸爸看,爸爸卻一手推開她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女孩再次小心翼翼地遞上作業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爸爸突然發怒,表情非??膳?!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女孩很害怕,緊緊捂住自己的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直到有人拿起一旁的宣傳單頁,這個表演才停住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是一部街頭表演的啞劇,沒有一句對白,卻讓所有觀眾震驚、害怕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孩子犯錯了,究竟該打不該打?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般而言,孩子6歲以后就應盡量減少體罰,而到了12歲就應完全停止了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歲以后,多數孩子已經進入學校了,獨立自主意識有了較好的發展,自尊 心越來越強,開始努力地做事情,渴望著憑借自己的能力、勤奮,不斷帶來各種成就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時體罰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,使他喪失成長所必須的成功體驗,影響人格 的健康發展,養成消極、自卑的人格;而且在這一時期進行體罰,孩子能夠清楚地記住父母對自己的體罰,在心靈蒙上一層陰影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進入青春期后,兒童在肢體運動、認知、道德感等方面日漸完善,逐步形成完整的統一的自我。他們強烈感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、獨特的個體,具有認識 自我、表達自我、張揚自我的強烈要求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這時體罰孩子,他會感到這是對自己人格的嚴重踐踏,產生強烈的抵觸心理,一些男孩子甚至還會產生某種報復與逆反 心理;而且,隨著知識的增多,他們會清楚知道父母的這種做法違反了《未成年人保護法》,是一種違反法律的錯誤行為,因而會對父母產生不良印象,認為他們不 遵守法律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種情況下可以打孩子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、如果孩子喜歡觸摸一些危險物,喜歡到一些不安全的場所,但由于孩子年齡太小,不能理解自己所作所為的嚴重性,或者理解了但管不住自己,家里 人又沒有足夠時間看住孩子時。比如:有很多孩子喜歡撥弄電源插頭、開水瓶、玩火等,如果不及時而有效地加以制止,將會發生不堪設想的后果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、當孩子某些作為、習慣、心理傾向,長大后有可能發展為違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為時。比如:從家里偷過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;還有很多小男孩喜歡打人欺負比他弱的孩子,并以此為樂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、過于自私、自我中心傾向嚴重,心中絲毫沒有他人的位置。有些從小被寵慣了的孩子,從來不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,不懂得要關心他人,長此以往,進學校后很難與同學相處,走上社會后,無法適應社會。對于流露出這種傾向的孩子,父母要及時幫他們糾正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、父母或老師已多次提醒他有規則存在,但他仍然故意犯規時,或者犯規后還絲毫不認錯,下次還想再犯時,可以打孩子。簡單地說,屢教不改時,可以打他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別提醒:孩子不能亂打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雖然主張在有些情況下,可以打孩子,但也不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:殘酷、虐待性地責打孩子,或者沒頭沒腦地亂打一氣,逮住哪里打哪里,不管是頭部 還是臉部。不要用任何工具如鞭子、拖鞋等,用手打屁股就可以了,絕不允許拍打孩子的頭、眼睛和耳朵。在實施體罰時,應該注意以下幾點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、及時懲罰,不能倒算帳。要堅持隨錯隨罰的原則,這樣孩子所做的錯事就能與懲罰帶來的不愉快建立起聯結。這樣,他以后再做這些錯事時,會立刻想到懲罰帶來的不愉快體驗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、講明道理,告訴孩子下次應該怎么做。懲罰時,要告訴孩子為什么打他。打只能阻止錯誤行為再次出現,但它本身不能帶來正確行為。只有孩子明白 自己的錯誤以及造成的危害時,才不會再犯。由于孩子年齡小,即使這次真心說“下次不敢了”,但可能不知道下次應該如何做。因此,父母有必要對孩子進行正確 的引導,告訴他正確的做法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且,還要考慮到自己提出的做法是不是超出孩子的界限,給他的建議是否容易做到的,而不是孩子根本做不到的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、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。孩子盡管小,但有自己的臉面,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,他是不甘落后的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旦別人知道自己挨打了,稍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像大人一樣覺得這是奇恥大辱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、不能經常打孩子。俗語道:“常罵不驚,常打不怕。”孩子要是經常挨打,由于“久經沙場,千錘百煉”,就會變得“軟硬不吃,刀槍不入”。記住,體罰絕對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【本文★來*源三媽媽育兒網www.3Mama.coM,不得自行轉載,違者必追究!】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關閱讀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編輯推薦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熱點關注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尤物_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_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无码区_成人免费无码h在线观看不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