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黃金棍下出孝子”,“窮養兒子富養女”都是民間近年開始流傳的“古訓”。對于沒教育經驗的年輕父母來說,古人傳承下來的那些教育方法,便是他們教育孩子的最大“幫手”。只是這,這些所謂的古人的經驗總結,是我們該繼續堅持的家教方式嗎?
關于“窮養兒”的問題,我先來說說發生在我們家那些事吧!
我老公很不喜歡去英語班接小福氣放學,因為一起上英語課的家長,不是動輒開幾百萬的豪車,就是身上穿著上萬塊的皮草。這讓他很有挫敗感,深深傷害了他的自尊。他甚至對我咆哮:“沒有那個經濟實力,就別去湊那個熱鬧。”誠然,孩子每年上英語班的學費不便宜,可這筆錢省下來,我們的生活水平也不可能一下跨越一個階層。
何況,孩子6歲之前是語言的敏感期,語言的學習就是要早接觸,多練習。何況,相對于更多的貧富差異,教育還算是一件相對公平的事。
那么,既然有能力,為什么不去努力爭取一下。
我一不想攀比,二不是為了彌補自己的缺憾,只求盡力不留遺憾。我理解我老公的敏感,因為他是從小被窮養大的孩子。
“窮”那個字,像如影隨行的詛咒,壓得他透不過氣。這里說的“窮養”,并不是單純的經濟上的匱乏。事實上,不高興的父母都是公職人員,家里從不缺吃少穿,相反他家的經濟條件比一般的家庭都好,在學校里也絕對不屬于經濟拮據的那一類。
但是,他的爸爸媽媽從來不舍得在他身上花一分多余的錢。他很有藝術天份,想學畫畫,父母不讓。
大一點,想學滑輪,父母也不讓。再后來想學計算機,父母還是不讓。他們覺得這些東西既耽誤時間,又浪費錢。美其名曰,男孩子要窮養。窮養到什么程度呢?連塊橡皮泥也沒給我老公買過。
他玩的都是同學帶到學校不要的,臟臟的,已經分不出顏色的那一種。他拿著這樣的橡皮泥捏了惟妙惟肖的小人,他爸爸看到了,也會一巴掌呼過去,然后狠狠地把小人摔在地上。如果你以為,小時候被窮養的男孩,長大了性格會更堅韌,更有擔當。
那我用切身體會告訴你,并沒有。事實是,被窮養大的男孩,長大了就會成為窮爸爸。
直到現在,我老公還是會把“用錢來滿足自己的任何欲望”都看作一種罪惡,覺得自己不配擁有,連買瓶3塊錢的可樂,他都在心里掙扎一下。
他從來不逛商場,因為那些價簽會刺傷他的眼睛。他也沒有淘寶賬號,因為他害怕會忍不住,去買那些收藏在購物車里的東西。他會選擇和我結婚,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因為我不化妝,看起來會比較省錢。
現在無論我給小福氣買什么玩具,他都要先拿過去玩一下才過癮。 在他眼里,小福氣擁有這么多玩具,簡直奢侈得令人發指。既然窮養的男孩不快樂,那么那些窮養男孩的父母呢?據我所知,過得也不怎么好。
對孩子都能這么摳,對自己就更下得去手。我爸媽就是那種常年吃剩菜剩飯,不舍得買一件新衣服的父母代表。我老公的父母,也是力求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。
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,就是覺得被自己窮養長大的孩子,根本沒有賺錢的能力,所以更是捂緊了手上的每一分錢。不僅如此,即使我們給他們買了什么東西,他們的第一反應都是“花了多少錢?”“是不是買貴了?”“這東西有沒有用”……
明明孩子很愛他們,他們卻永遠都高興不起來。窮養男孩的父母和被窮養的男孩,都過得這么慘,第三代也好不到哪兒去。最近,小福氣愛上了吃車厘子。車厘子本身不便宜,而3J級品相好的一斤也沒多少個,而小福氣一天吃一斤根本不在話下。雖然已經提前做好功課,告訴我的母后大人,是打折才買的。
但她對于買這么貴的水果給孩子吃,還是有諸多的不滿。“太貴了,這東西有什么好吃?”“死貴的,吃了能身上多塊肉嗎?”……
小福氣一邊吃,一邊細心觀察我媽媽的反應。后來有次帶小福氣去超市,他看到車厘子的價簽,突然對我說了句,“媽媽車厘子太貴了,我不吃了。”我聽了心里一酸,一股“孩子連水果都吃不起”的悲涼地竄出來,悲從中起。
我對他說,“車厘子是不便宜,但如果你喜歡吃,還是可以吃??!你想吃又嫌貴的話,我們可以拿別的東西來換。比如,少買一件玩具或者每天晚上幫媽媽踩背來賺錢。你賺到錢再去買車厘子。”小福氣認可我的建議,我也減少了買車厘子的頻率,并且每次吃之前都讓他主動先分享給家里其他的人。
其實,當我們談論錢的時候,更多的我們是在談論我們的尊嚴。比如,我也很想有很多的錢,那樣我就可以自己帶孩子,不用我媽再為我勞心勞力,也避免產生各種矛盾。有了錢,也可以不用再害怕生離死別,空氣不好就飛到海邊的城市,生了病就請全世界最頂級的醫生幫助會診。
可是,我的現狀是沒錢,能力也有限,甚至可能窮其一生,也不能讓小福氣過上優渥的生活。但至少,我可以在我的能力范圍之內,給他一個相對舒適的生活和教育環境,讓他既懂得賺錢的艱辛,又能感受生活的美好。
我不想讓孩子養成“要什么給什么”的習慣,也不想對孩子故意苛刻,把那個“窮”字從小就刻在他的腦門上。我希望我的孩子知道,車厘子好吃,蘋果也不錯。選擇哪一個,是因為自己喜歡,而不是因為其中的一個比較便宜。不過,想自己的孩子不被窮養,不能通過克扣自己的方式,唯一的可行的路,是自己努力賺錢。
那么,網傳的“窮養兒子富養女”真的不對嗎?其實,不是些話不對,而是我們一直誤解了“窮養兒富養女”的真正內涵。
我們一直誤解了“窮養兒富養女“的真正內涵!
好多人認為“窮”養男孩,就是控制孩子的花銷,不要給他太多的享受,以免慣壞他,這樣的理解較為片面,和我們所說的“窮”養有一定的區別,我們認為“窮”養男孩更重要的意義在于通過對“窮困”和“艱苦”的切身感受,對孩子意志、品質、性格、心態的磨礪、鍛煉和培養給孩子帶來的價值。
當然,我們這里所說的“窮”養男孩,并非是要男孩吃糠咽菜,憶苦思甜,讓男孩承受不必要的非人折磨和痛苦,而是讓父母減少對男孩的嬌生慣養、包辦代替,讓男孩從小多一些經歷、多一些鍛煉,培養他們堅韌、頑強的性格。
概括起來,“窮”養男孩我們主要可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和把握:
“窮”養內涵一:讓男孩過點“苦日子”
優裕的物質生活和給孩子大量的金錢,是葬送孩子的第一殺手。有人戲稱,孩子擁有大量的錢財,除了購回享樂、好逸惡勞、攀比之心外,還買回了囚車和監牢。 經濟騰飛了,腰包鼓起來的家長們將錢用在培養子女上,這本無可厚非,可以給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、環境,但絕不能給他們太過奢侈的物質享受。
要不然,就把錢存起來,等兒子長大,有了正常的金錢觀后再給他也不遲。為了兒子的積極奮進,為了兒子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,為了兒子不飽暖思壞,還是讓他過點“窮日子”為好。
“窮”養內涵二:讓男孩體驗挫折感
溫室里的花朵承受不了狂風暴雨的侵襲。含在嘴里怕化,捧在手里怕疼的愛子觀,會促使男孩意志不堅強,心理承受力差,稍遇不順心或挫折就走極端。挫折會激發男孩勇敢無畏的精神,積極面對遇到的困難。作為父母,就必須讓兒子遭遇“挫折”,鼓勵其克服并戰勝它。
“窮”養內涵三:讓男孩學會獨立生活
“衣來伸手,飯來張口”,“萬事包辦”,這是育人大忌。很多大學生不會做飯、不會洗衣、不會疊被,這簡直不可思議。這樣的男人能接受社會的各種挑戰嗎?能有創造力嗎?所以,父母要盡快從兒童時起,就教會并讓他們獨立承擔力所能及的事。生活自理、會做家務、做飯、獨立辦事是人之必然!
“窮”養內涵四:讓男孩適當受點委屈
男孩子必須要學會堅強。適當地受點委屈,就會對生活有更深刻的認識。兒子做錯了事,家長給予適當的批評和懲罰是必要的,哪怕他受點委屈,也不乏是育人的一種策略。這樣的孩子,領略過多種情感體驗后,逆反心理少、心理承受力強、心理健康,易成大事。
“窮”養內涵五:讓男孩學會承擔責任
責任是男人肩頭的“徽章”。因敢于擔當,不推卸責任,才讓男人更顯魅力。所以,父母對男孩要從小進行責任心的教育。讓他們未來能擔起家庭和社會的雙重責任,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。
“窮”養內涵六:讓男孩學會樂觀
樂觀的心態和善良的愛心,是一個成熟優秀的男人必備的品質。所以,父母要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導孩子,擦去孩子心靈的污垢,消除孩子心中的自私,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樂觀開朗、善良真誠的人。
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兒子,但愛有“小愛”和“大愛”之分。
那種一味地寵愛兒子的做法,就是“小愛”;而那種“窮”養兒子的做法,才是真正的“大愛”。大愛無疆,男孩只有在這種教育下,才能成長為健康快樂、優秀卓越的男人。
【三媽媽育兒網www.3mAma.com♂獨家使♂用,轉載請聯系網站管理人員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