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寫了一篇關于是否要去上早教班的文章,在另一平臺引起很多媽媽的討論,其實不管寶寶有沒有去上早教課,家庭的親子游戲都是必不可少的。
腦科學教授洪蘭說過,發展大腦最好的三種方法是運動、游戲和閱讀。
一歲多的寶寶,還不具備和其他小朋友配合協作玩游戲的能力,那么就需要爸爸媽媽來陪著玩,這是育兒的一項重要內容。
今天我們接著寫適合14個月以上寶寶玩的游戲,但之前很多小月齡游戲也同樣適合這個月齡的寶寶玩哦。
一、玩具躲貓貓
在這個階段,寶寶有一項能力開始成熟,就是懂得物體存在的概念。以前看不見就想不到,但現在不一樣了,能記得玩具藏在哪里,我們就可以設計相應的早教游戲,幫助寶寶強化這一能力。
適合月齡:
14~20個月
開發方向:觀察能力、推理能力
準備物品:玩具,兩塊紗布或者手帕
在寶寶面前, 把一個玩具藏在一塊手帕下面,你會發現寶寶開始研究這兩塊手帕,努力回憶玩具到底在哪里。如果寶寶拉開蓋著玩具的手帕,要及時鼓勵他,然后再來第二次。
如果你之前一直把玩具放到第一塊下面,突然放到第二塊,即使他看到,還是可能會選擇掀開第一塊,因為第一個場景已經留在他的腦海里了。但隨著月齡的增長,寶寶會記得你已經更換了手帕,或者看到第二塊手帕有突起,就能意識到玩具在下面。
這個游戲讓寶寶加深體會:
即使一件物體暫時看不到,但仍然是存在的。另外也能刺激寶寶發展記憶力,當玩具重新出現時,寶寶會很開心,因為他看到的正是腦海中記得的玩具。
二、罐中取寶貝
精細運動在整個幼兒時期都是要持續練習的,在早教班也是重點練習項目。我寫過一篇關于精細練習的文章,鏈接點這里:想要培養心靈手巧的孩子,不要忽略精細運動的訓練。
一歲以后寶寶的精細運動能力提高很快,在游戲的設計上,可以稍微增加一點難度來讓寶寶嘗試。
適合月齡:
14~20個月
開發方向:精細動作能力
準備物品:透明塑料罐若干
收集一些透明的塑料罐,在寶寶面前將玩具裝到罐子里,然后蓋上蓋子,讓寶寶自己打開蓋子,取出里面的東西。
家長可以先演示一遍,然后讓寶寶來做,如果寶寶的手指還不夠靈活有力,可以把蓋子擰的松一些。注意:玩具直徑一定要大于4.5厘米,以防寶寶放進嘴巴里。
擰蓋子是一項非常好的提高眼手協調和手指運動能力的游戲,就算寶寶只是試圖擰開蓋子,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,同時,寶寶會更清楚玩具之間的關系,知道蓋子是要蓋到容器上。
另外,還可以讓寶寶自己把玩具放進去,拿出來,這可以幫助寶寶形成大小關系的概念,懂得小的物體如何放入大的容器當中。
三、超級模仿秀
每個寶寶都是模仿家,從剛出生開始,寶寶看到大人的表情就試圖模仿。
到一歲以后,寶寶能更準確的控制自己的表情和肢體,這時期家長可以把動作和聲音結合起來,讓孩子領會更多的身體和口頭語言。
適合月齡:
14個月(比這個月齡大或小的寶寶也可以)
開發方向:身體感知能力、聽覺能力
和寶寶面對面坐好,對著寶寶做一些簡單有趣的動作,比如張大嘴巴,伸個舌頭之類的,如果寶寶也模仿你伸出舌頭,要及時鼓勵他。
你還可以做其他動作,揮手、拍手、左右擺頭、像鳥兒拍打翅膀......然后鼓勵寶寶來模仿你。
在做動作的時候,要向寶寶同步解說動作的名字,那么等多次之后,如果聽到媽媽說“拍手”,寶寶可能就會自己做出拍手的動作,這說明他已經學會了聲音與手勢的聯系。
這個游戲能充分利用寶寶善于模仿的天性,在有趣好玩的同時,也促進了寶寶身體感知能力和肢體協調性的發展。
這時期陪寶寶玩游戲的一些要點:
這個月齡段的寶寶,玩游戲的關鍵詞就是重復、重復、再重復。把皮球反復滾來滾去,把手里的東西反復扔,他不覺得單調嗎?
對寶寶來說,重復的作用是非常大的。
研究表明,一項活動必須重復多次才能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穩定固化。比如講繪本,每天給寶寶講同樣的故事,有助于刺激寶寶的腦細胞,讓他把詞語和所指代的事物聯系起來;又比如滾皮球,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就是在一次次的重復中提高的。
學會一項新技能可以大大增強寶寶的自信心,如果寶寶玩的不亦樂乎,就讓他盡情享受吧,重復再多遍也無所謂。
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三個游戲,分別是對寶寶的觀察推理、精細動作和肢體協調能力進行練習??此茝碗s又系統的早教知識,融入游戲后原來是這么簡單,趕快和寶寶玩起來吧。
『*文章①來自三媽媽育兒網www.3Mama.com,未經同意不得轉載!』